元宵节躲灯有什么讲究 躲灯是什么意思

在众多的节日里,唯有春节、元宵节的习俗活动最多,因为很多地方只有过了元宵节才算过完新年,因此这天的习俗和禁忌也非常多,非常的热闹,在元宵节当天除了吃汤圆外,还需要躲灯,那么躲灯是什么呢?有什么讲究呢?

元宵节躲灯的讲究是什么

元宵节躲灯很多地方有婚后三年内正月十五这天晚上,新媳妇要到姑姑或姨姨家去住,既不许看婆家灯,也不许看娘家灯的习俗。在东北黑龙江一带有新妇头三年要“躲灯”的习俗,据说,看了婆家灯,死亲爹;看了娘家灯,死公公。河南一带也有“躲灯”的习俗。民间所说的“闺女看了娘家的灯,娘家穷得钉打钉”,“正月十五不躲灯,先死老公公”等一类俗话。所以在这天需要躲灯来保吉利。

正月十五躲灯民俗来源

躲灯也是一种传统的民俗,新人在十五这一天不能让祖宗看见与父母一起生活,所以在正月十五这天,新人不能见双方的老人。这说明在传统时期,对男女生活和传宗接代是很讲究的。元宵是指上元节这天晚上吃的食品,后来才有元宵、汤圆等食品,象征着团圆、吉祥。虽然这些都是古老的民俗,但是到如今,这些习俗依旧保留下来了。

在元宵节躲灯是什么意思

在最开始的时候,躲灯是满族的习俗,娶的媳妇不可以在娘家住,后来演变成不能看娘家的灯,也不能看婆家的灯,要躲到亲戚家去住,后来这一习俗也流传到汉族。现在,这个习俗演变为小夫妻从家里出来,在外面住,这也是一种年轻人比较喜欢的方式。并且这个习俗历史悠久,具有对文化的认知。

相关推荐